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雷达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雷达与微波视觉分论坛暨第一期雷达学报大讲堂”拟于2021年4月22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世界雷达博览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性、国际化的雷达行业展会,自2001年成功举办首届,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以“推动新时代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宗旨,立足雷达行业优势资源,践行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当前及未来雷达及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热点与趋势,引导和推动雷达技术与产品应用市场的不断拓展。
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同期举办首届“雷达与未来”全球峰会,以及雷达与智能制造、雷达与5G通信、雷达与防灾减灾、雷达与微波视觉等分论坛。
“雷达学报大讲堂”由国内雷达领域科研学术机构和《雷达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聚焦雷达领域前沿热点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雷达领域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促进、推动创新的平台。
“雷达与微波视觉分论坛暨第一期雷达学报大讲堂”围绕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展开研讨,探讨结合微波视觉这一新方向,合成孔径雷达在二维成像、三维成像、几何/辐射/极化等处理方面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促进SAR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本届论坛具体事项如下。
一、论坛主题:雷达与微波视觉
二、时间地点:2021年4月22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三、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雷达学报》编辑部
论坛主席:丁赤飚
论坛副主席:仇晓兰
四、论坛日程
4月22日下午,特邀专家报告、圆桌交流互动。
详细日程请见第二轮通知。
五、参会要求
论坛希望能成为一个深入交流探讨的平台,因此原则上要求参会人员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对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建议导师邮件或微信推荐一下。
有意参会者请填写下面附件中的申请表,并于4月8日前(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回复到邮箱radars@mail.ie.ac.cn。
因名额有限,会务组将在4月8日前遴选出参会人员。
本届论坛免收会议费用,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六、联系方式:高华,010-58887063,radars@mail.ie.ac.cn
论坛主席简介
丁赤飚(1969–),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合成孔径雷达、遥感信息处理和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973、国家863重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和国家级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工程建设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等奖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9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制定我国牵头的第一个SAR国际标准。
徐丰,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003年获东南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3年先后任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卫星应用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宇航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智能自动化公司研究科学家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青年成就奖、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优秀青年基金等。研究方向为电磁散射建模、雷达图像信息获取、微波视觉与物理智能。
仇晓兰(1982–),女,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体制SAR成像处理技术研究,担任多颗SAR卫星成像系统技术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基础前沿课题,并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等奖励,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发表论文80余篇,IEEE高级会员,担任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期刊副主编、《雷达学报》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