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迎, 倪嘉成, 张群.
基于“数据驱动+智能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学习成像
. 雷达学报,
2020, 9(1): 107-122.
doi: 10.12000/JR19103
|
[2] |
李健兵, 王雪松.
分布式软目标雷达特性与感知技术述评
. 雷达学报,
2020, 9(): 1-14.
doi: 10.12000/JR20052
|
[3] |
李道京, 朱宇, 胡烜, 于海锋, 周凯, 张润宁, 刘磊.
衍射光学系统的激光应用和稀疏成像分析
. 雷达学报,
2020, 9(1): 195-203.
doi: 10.12000/JR19081
|
[4] |
沈淳, 高航, 王雪松, 李健兵.
基于激光雷达探测的飞机尾流特征参数反演系统
. 雷达学报,
2020, 9(6): 1032-1044.
doi: 10.12000/JR20046
|
[5] |
邢孟道, 林浩, 陈溅来, 孙光才, 严棒棒.
多平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综述
. 雷达学报,
2019, 8(6): 732-757.
doi: 10.12000/JR19102
|
[6] |
丁赤飚, 仇晓兰, 徐丰, 梁兴东, 焦泽坤, 张福博.
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从层析、阵列到微波视觉
. 雷达学报,
2019, 8(6): 693-709.
doi: 10.12000/JR19090
|
[7] |
胡程, 邓云开, 田卫明, 曾涛.
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非线性大气相位补偿方法
. 雷达学报,
2019, 8(6): 831-840.
doi: 10.12000/JR19073
|
[8] |
朱岱寅, 张营, 俞翔, 毛新华, 张劲东, 李勇.
微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信号处理技术
. 雷达学报,
2019, 8(6): 793-803.
doi: 10.12000/JR19094
|
[9] |
谢朋飞, 张磊, 吴振华.
融合ω-K和BP算法的圆柱扫描毫米波三维成像算法
. 雷达学报,
2018, 7(3): 387-394.
doi: 10.12000/JR17112
|
[10] |
李道京, 胡 烜.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光学系统和作用距离分析
. 雷达学报,
2018, 7(2): 263-274.
doi: 10.12000/JR18017
|
[11] |
张珂殊, 潘洁, 王然, 李光祚, 王宁, 吴一戎.
大幅宽激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 雷达学报,
2017, 6(1): 1-10.
doi: 10.12000/JR16152
|
[12] |
任笑真, 杨汝良.
一种基于幅度和相位迭代重建的四维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 雷达学报,
2016, 5(1): 65-71.
doi: 10.12000/JR15135
|
[13] |
路满, 宋红军, 罗运华.
基于调频连续波信号的圆弧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 雷达学报,
2016, 5(4): 425-433.
doi: 10.12000/JR16007
|
[14] |
闫召爱, 胡雄, 郭商勇, 程永强, 郭文杰, 潘艺升.
星载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性能分析
. 雷达学报,
2015, 4(1): 99-106.
doi: 10.12000/JR14140
|
[15] |
曾操, 梁思嘉, 王威, 徐青.
基于频率步进信号的旋转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 雷达学报,
2014, 3(4): 401-408.
doi: 10.3724/SP.J.1300.2014.14043
|
[16] |
马萌, 李道京, 杜剑波.
振动条件下机载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处理
. 雷达学报,
2014, 3(5): 591-602.
doi: 10.3724/SP.J.1300.2014.13132
|
[17] |
吴一戎.
多维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概念
. 雷达学报,
2013, 2(2): 135-142.
doi: 10.3724/SP.J.1300.2013.13047
|
[18] |
李道京, 张清娟, 刘波, 杨宏, 潘洁.
机载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案分析
. 雷达学报,
2013, 2(2): 143-151.
doi: 10.3724/SP.J.1300.2013.13021
|
[19] |
林世斌, 李悦丽, 严少石, 周智敏.
平地假设对合成孔径雷达时域算法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 雷达学报,
2012, 1(3): 309-313.
doi: 10.3724/SP.J.1300.2012.20035
|
[20] |
吴谨.
关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研究
. 雷达学报,
2012, 1(4): 353-360.
doi: 10.3724/SP.J.1300.2012.20076
|